【JD-GTS6】【競道科技土壤墑情監測設備廠家,十余年行業經驗,質量更有保障!廠家直發,更多優惠,歡迎詢價!助力全國智慧大棚、智慧果園、智慧灌溉等農業工程領域發展!】。
無線墑情監測站能為農業灌溉節省多少水資源?
在農業生產中,灌溉用水占總用水量的 60% 以上,而傳統 “憑經驗灌溉" 模式常導致 30%-50% 的水資源浪費。無線墑情監測站通過實時感知土壤水分、精準指導灌溉,成為農業節水的關鍵設備。其節水效果并非固定數值,而是通過避免過度灌溉、匹配作物需水規律、優化灌溉時機三大路徑實現,實際應用中可節省 20%-40% 的灌溉水資源,部分精準種植場景甚至能突破 50%。
一、避免過度灌溉:減少 “無效補水" 浪費
傳統灌溉多采用 “定時定量" 模式,如大田種植中常見的 “每周灌溉一次,每次每畝澆水 50 立方米",忽略土壤實際含水量差異。無線墑情監測站通過埋入不同深度的傳感器,實時采集 0-100cm 土層的水分數據,再通過無線傳輸至云平臺,自動判斷土壤是否 “真缺水"。例如,在蔬菜種植中,若監測到 20cm 深層土壤含水量仍高于作物適宜閾值(如 20%),系統會提醒無需灌溉,避免傳統灌溉中 “見干就澆" 導致的深層水分盈余浪費。據農業農村部數據,此類精準判斷可減少 15%-25% 的無效灌溉量,每畝每年可節省水資源 200-500 立方米。
二、匹配作物需水規律:實現 “按需供水"
不同作物、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量差異顯著,如小麥拔節期需水量是苗期的 3 倍,果樹膨果期需水量高于開花期。無線墑情監測站可結合作物生長模型,動態調整灌溉策略,避免 “一刀切" 式灌溉。以玉米種植為例,監測站在苗期僅需維持土壤含水量 15%-18%,此時若按傳統 “全周期統一灌溉量"(如每畝每次 40 立方米),會造成約 30% 的水分浪費;而進入灌漿期后,監測站發現土壤含水量降至 12%,立即觸發灌溉提醒,按每畝 35 立方米精準補水,既滿足作物需求,又不造成盈余。在新疆棉田的應用案例中,搭配無線墑情監測站的滴灌系統,相比傳統漫灌,每畝每年節省水資源 800-1200 立方米,節水率達 40% 以上。
三、優化灌溉時機:避開 “低效補水" 時段
灌溉時機對水資源利用率影響極大,如正午高溫時灌溉,水分蒸發損失可達 30%;而夜間或清晨灌溉,蒸發損失僅 5%-10%。無線墑情監測站不僅能判斷 “是否需灌溉",還能結合氣象數據(如溫度、風速、降水預報)推薦最佳灌溉時段。例如,在南方水稻種植區,監測站發現土壤含水量達標,但預測未來 3 天無降雨,會建議在次日清晨(氣溫 15℃、風速小于 2m/s)補充少量水分,避免因高溫時段灌溉導致的蒸發浪費;若監測到土壤缺水但未來 12 小時有小雨,會自動延遲灌溉,利用自然降水減少人工補水。此類時機優化可進一步降低 10%-15% 的灌溉用水消耗,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效果更為顯著。
值得注意的是,無線墑情監測站的節水效果并非固定,需結合灌溉方式(滴灌、噴灌比漫灌更易發揮節水優勢)、土壤類型(沙質土節水空間大于黏質土)、種植規模綜合判斷。例如,在規模化溫室大棚中,搭配智能灌溉系統的監測站,節水率可達 35%-50%;而在小規模露天種植中,若僅用于替代人工測墑,節水率約 20%-30%。但無論何種場景,其核心價值在于將灌溉從 “經驗驅動" 轉向 “數據驅動",讓每一方水都用在作物生長的關鍵節點,既節省水資源,又提升作物產量與品質,實現 “節水與增產" 的雙重效益。
郵件聯系我們:1769283299@qq.com